8月上旬,應同學之邀我來到中國革命的搖籃—井岡山,在茅坪通過紅色培訓課堂,讓我再次汲取了人生的力量,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創業的艱難和執政地位的來之不易,領悟到在新的歷史時期保持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。
茅坪,紅色遺址遍布,當年故壘依存,著名的八角樓位于茅坪的中心,毛澤東就在八角樓上的桐油燈下揮筆疾書寫下了《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》、《井岡山的斗爭》等光輝著作。著名的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,就在茅坪的謝氏慎公祠里召開,從而使井岡山斗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。
走進茅坪,一排排青色平房建筑和周圍秀麗的丘陵山形相得益彰,走進八角樓革命圣地大門,景象十分開闊,一排泥土色的房子站在深處,高大的樹木肅然默立,凝望遠方。我想,這些文物實在不寂寞,有那高大的樹木在一旁守護,風風雨雨近百年,相依相傍,不離不棄。樹木有情,它們照護這片土地的時候,當然見證了八角樓上的燈光,見證了偉人魁梧的身影,見證了許多革命精英的瀟灑英姿。它們粗大的樹干掛著紅牌,標明它們的年齡,足見人們對它們的看重和敬意。當年,一代偉人在院中散步、思考時,想必也會靜靜地注視它們,將前進的方向了然于胸。在這個院落及周圍,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大事,使星星之火,燃遍了中國大地。這是一塊不平凡的土地,這是一個不平凡的院落,從黃泥屋的墻上,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精英出生入死的革命歷程,它們和這院子、和這些偉岸的樹木一起,成為一部經典的史書,供我們長久閱讀。
硝煙和戰爭,成就了一代偉人,造就了無數先烈,更鑄就了“堅定信念、艱苦奮斗、實事求是、敢闖新路、依靠群眾、勇于勝利”的偉大而永不磨滅的井岡山精神。站在茅坪的廣場上,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懷著虔誠之心走進革命圣地,緬懷革命先烈,我真切地感受到井岡情緣,感受到“圣地捧心朝無復烽煙惟見樓前人景仰,雄峰回首看平添豪氣猶觀云外日蒸騰”的深刻內涵。(文/劉海波)